虞晓芬:两个“增加”:100万套 4万亿 楼市止跌回稳的定心丸 政策助力市场回暖

10月17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及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情况。

供求关系是影响房地产市场波动的根本因素。国庆节前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四个取消”和“四个降低”,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回暖和信心复苏。此次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将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并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成为一大亮点。当前,各地需深刻理解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内涵,进一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加快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

在严控增量方面,应从供地源头入手,对商品房去化周期过长的行政区暂停用地出让;对于去化周期偏长的地区,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动态确定其出让的商品房用地面积上限,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优化供地结构,增加优质土地供给,提振市场信心。地方政府还应积极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减少其对市场的冲击。

优化存量的核心在于多措并举加快去库存。一方面,加大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力度,引导货币化安置。据测算,我国城镇每年需要更新230万套住房。通过货币化安置,不仅可以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和地点的需求,还能带动商品住房销售,减少安置房实物供给量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遵循法治化原则,市场化运作,在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利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有效消化存量,促进供需平衡。

提高住房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幸福感。各地应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优化用地规划,完善配套,修订建筑面积计算办法等,推动第四代住宅产品的开发,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此外,还需抓好保交房工作,将所有合格项目纳入“白名单”,加大贷款审批投放力度,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并严格把控项目安全和质量。最后,建立老旧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