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是为以总理出气吗 内塔尼亚胡逮捕令成导火索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宣布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指责其针对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采取非法行动。根据这项命令,美国将对国际刑事法院相关人员实施制裁,包括没收财产和禁止入境。

美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是为以总理出气吗

特朗普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敌对态度始于去年11月,当时该机构发布逮捕令指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前国防部长加兰特犯下战争罪行,引起以色列和美国的强烈反对。上个月参议院共和党人试图通过立法形式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未果后,特朗普在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时发布了这项行政命令。

随后,英国、法国、德国等79个国家联合声明谴责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并重申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完整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研究员张琪悦指出,美国对待国际刑事法院的态度与其在南海仲裁案中的立场形成对比,反映了美国在适用国际法规则上的双重标准。美国此举也可能旨在防止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扩张,避免非缔约国受到管辖。

国际刑事法院发布的逮捕令成为此次制裁风波的导火索。今年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非法法庭反制法案》,要求对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官员或实体进行制裁。然而,该法案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2月6日,特朗普绕过国会行使总统权力,签署了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命令。

张琪悦分析称,美国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依据是其宪法和国内法律,包括《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国家紧急状态法案》以及《美国军人保护法》。这些法律旨在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人和官员免受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特朗普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直接威胁到美国现役和退役人员的安全,损害了美国主权和外交政策。

尽管美国并非《罗马规约》的缔约国,但巴勒斯坦于2015年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使得该机构可以审查哈马斯和以色列的潜在战争罪行。张琪悦指出,根据《罗马规约》第27条,国家元首在国际刑事法院不享有刑事豁免权,但非缔约国无义务执行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生存危机”。自向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以来,国际刑事法院一直在为美国可能的报复行动做准备。国际刑事法院已提前支付员工工资,以应对可能的财务限制措施。任何制裁都可能削弱国际刑事法院的工作能力,阻碍调查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行和取证工作。

目前,国际刑事法院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制裁的影响。荷兰呼吁其他成员国合作减轻制裁风险。多位专家警告称,特朗普的制裁可能会严重干扰国际刑事法院的工作,进一步冲击国际秩序。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也对特朗普的制裁表示遗憾,呼吁白宫撤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