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战火重燃 近3000人死亡 冲突再起引发关注
刚果金战火重燃近3000人死亡。自今年1月下旬起,非洲中部国家刚果(金)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地区。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在该国东部北基伍省再度发起攻势,仅用一周时间便控制了该省首府戈马。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流离失所,根据联合国统计,至少2900人死于这场冲突。
“M23运动”的本轮攻势是2022年3月反政府行动的延续,而刚果(金)东部地区的动荡与冲突可追溯至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迫于国际压力,“M23运动”宣布基于“人道主义原因”停火,但由于地缘位置敏感、矿产争夺和历史恩怨交织,和平进程充满挑战。
2月初,BBC记者保罗·恩吉采访戈马时发现,尽管政府坚称仍在部分地区坚守,但实际已失去对城市的控制。“M22运动”从1月23日初次进攻被击退后,迅速调整战略,最终在一周内占领了全城大部分地区。北基伍省省长彼得·西里姆瓦米少将在前线视察期间遇袭身亡,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军的士气。
戈马作为北基伍省首府,地缘位置敏感,位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和两次刚果战争的核心地带。2012年5月,“M23运动”首次占领戈马,但不久后撤出。然而,短暂的和平协议并未真正止住战火。2022年3月,“M23运动”再次发动大规模武装行动,牵涉多个邻国,形成两大交战阵营:一方是刚果(金)政府及其盟友,另一方是“M23运动”和卢旺达政府。
乌干达政府和乌反政府武装“民主同盟军”的作用复杂。前者被指责为“M23运动”的支持者,但同期又加入了东共体多国联合部队;后者是伊斯兰极端组织,将北基伍省视为其藏身之处和活动基地。
近三年来,刚政府军无力平叛,“M23运动”亦没有实质性进展,战事陷入僵局。多次停火协议未能有效遏制冲突,联刚稳定团面临信任危机,南共体联合部队进驻刚果(金)。2024年8月,在安哥拉调停下,刚政府与“M23运动”签署停火协议,但很快战火重燃。
外交斡旋屡试屡败,“M23运动”却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两手准备。2023年底,该组织联合其他九个反政府武装和17个政党,组建了“刚果河联盟”,以推翻现政府为目标。卢旺达政府的支持作用虽被否认,但已是公开秘密。卡加梅总统表示,卢旺达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
最新一轮的“戈马攻势”造成至少2000人死亡、2880人受伤,超过250万人失去家园。联合国指出,刚东部地区的人道主义和人权危机正在持续恶化。冲突根源在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尤其是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此后,两次刚果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种族矛盾和矿产争夺成为主要诱因。
刚东部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钶钽铁矿和钴,成为各路人马争夺的目标。联合国专家报告指出,“M23运动”和卢旺达军队控制矿区并非法走私矿产。此外,刚东部地区农业欠发达,农田尚未充分开垦,一旦利用得当,有望为该国乃至整个非洲供应粮食。
单方面宣布停火时,“M23运动”占领了戈马和北基伍省众多要地。刚政府对此并不满意,要求对方撤离戈马。交战双方缺乏达成停火协议的基本前提,更何况卢政府态度暧昧,坚持让“M23运动”参与谈判。
刚果(金)国内治理水平低下,经济贫困,五岁以下儿童中发育迟缓者占42%,年轻人失业问题严峻。暴力冲突客观上成为经济运行的手段,除非有巨大的经济红利,否则难以放弃武力。外部因素如卢旺达和乌干达的支持也起到关键作用。卢旺达通过介入刚东部问题,获得与自身体量不成比例的地位与作用。
当前危局亟需解决,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化解人道主义灾难,推动和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