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及威院引入「低场磁力共振」更快辨别病人是否「缺血性中风」
中大医学院与威尔斯医院引入「低场磁力共振」新技术,可协助脑神经科医生在9分钟内,辨别出病人属于「缺血性中风」即脑血管栓塞,抑或「出血性中风」即脑血管爆裂,以便及早评估与治疗。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名誉临床副教授、威院副顾问医生马师浩指出,相对于传统磁力共振,「低场磁力共振」所需扫描时间较短,仪器佔用空间亦较小,因此可将检查及治疗集中同一个地方进行,做到「一站式治疗」,免却病人在医院内不同地方接受检查的等候时间。病人由到达急症室到接受治疗,平均可以缩短至20分钟内完成,较国际指引的60分钟快。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梁慧康指出,传统电脑扫描不能分办病人是否「缺血性中风」,但「低场磁力共振 」技术可以做到,更可推断出病人中风的时间点,有助医生把握4.5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为病人进行溶栓治疗。
这项崭新的「低场磁力共振 」技术,由中大医学院与威院联同中国卒中学会及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引入,为推展「一站式紧急中风诊治模式」研究。威院是全港首个试点,项目为期18个月,目前已为超过20名病人扫描,目标为200名病人诊治。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