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社区筛查逾5000长者 揭三成人有高风险骨质疏鬆

骨质疏鬆症

骨质疏鬆症被称作「沉默的」疾病,患者通常不会有徵状,直至出现脆性骨折才警觉,影响患者活动能力,亦对公共医疗造成沉重负担。香港大学早前推行大型社区筛查,透过相关问卷识别出逾1,600名骨质疏鬆症风险偏高长者。团队其后追蹤有高风险人士的后续情况,约六成人有医疗跟进,当中44%人在接受DXA检查后,绝大部分确诊骨质疏鬆症或骨质减少症。另外,调查亦发现受访长者大多对骨质疏鬆认知不足,逾半人无做任何与骨质疏鬆症相关的筛检。专家建议,当局应加强公众教育、在社区积极筛查,以及强化长者中心、地区康健中心及社区药房角色,让患者获持续护理及跟进。

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联同逾20个跨专科医学组织及社福机构,于今年推行大型「积骨防鬆COSA骨质疏鬆社区筛查计划」,并利用华人骨质疏鬆筛查问卷(COSA),为50岁或以上的长者做骨质疏鬆症筛检及教育工作。截止8月,逾5,000名合资格长者完成筛查,结果发现约三成、约1,600人属高风险人士,须转介予医生跟进并做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测量仪(DXA)的检查,以便确诊及安排治疗方案。

在COSA筛查过程中,计划亦同时调查长者对骨质疏鬆症的认知,结果发现受访长者对骨质鬆疏症仍一知半解,包括仅24%人知道骨质疏鬆症是不具病徵;49%人更误以为膝痛是骨质疏鬆症的徵状之一。患者或因此忽略疾病的严重性;调查发现,逾半受访人士无做任何与骨质疏鬆症相关的筛检,仅22%人曾接受DXA检查。

团队其后追蹤有高风险的人士后续情况,39%人无再看医生作进一步诊断或治疗。其余约六成人有採取医疗跟进,包括17%找相熟医生跟进;另有44%人接受DXA检查,当中大部分人确诊骨质疏鬆症(60%)或骨质减少症(32%),并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团队认为,这显示利用COSA此筛检工具,有助发现骨质疏鬆症患者,让他们及早求医,预防因骨质疏鬆症而发生脆性骨折。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張正龍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 张正龙专家促当局加强公众教育

骨质疏鬆症是常见的骨骼疾病,本港约有三成女士及8%男士患有此种疾病。不少患者直至出现脆性骨折才警觉,脆性骨折不仅可影响活动能力,更增加死亡风险;有研究指,本港髋骨骨折的治疗成本每年高达6.6亿元。筛查计划发起人、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张正龙表示,骨质疏鬆症是可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及早预防和治疗,增加骨质密度,并减低骨折的风险。他指示,二十多名来自医学界、社福界的专家及相关持份者,于6月进行跨界别专家会议,专家小组认为,当局应加强公众教育、在社区积极筛查,以及强化长者中心、地区康健中心及社区药房角色,让患者获持续护理及跟进;同时加强家庭医生治理骨质疏鬆症的培训,以及建立「共付模式」,减轻向私营医疗机构求诊人士的财政压力

原文刊登于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港大社区筛查逾5000长者-揭三成人有高风险骨质疏鬆/494508?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