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减肥、长期吃素,40岁女子患上骨质疏松,原因就是这些爱美的习惯 体重过低增加风险

长沙的刘女士今年四十多岁,身材苗条,看起来像三十岁。她非常注重身材管理,经常节食减肥,常年吃素并严格控制食量。然而,在一次与朋友开玩笑打闹时,她突然感到胸部疼痛,咳嗽时症状加剧。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肋骨竟然骨折了。进一步检查显示,刘女士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这使得她的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

刘女士对此感到非常困惑:自己才四十出头,怎么就得了这种“老年病”?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黄德斌解释说,刘女士保持苗条身材的生活习惯正是导致她提前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钙及维生素D缺乏、女性绝经、日照不足和缺乏运动等。其中,体重因素往往被忽视。瘦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因为脂肪组织可以分泌雌激素,促进钙吸收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瘦人体内脂肪较少,雌激素水平偏低,对钙的吸收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密度降低。此外,瘦人通常进食较少,或是长期素食,导致骨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严重不足。体重过低还会影响骨骼所受应力,降低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增加摔倒的风险。

刘女士缺乏运动,减少了骨组织的骨量,加上不常晒太阳,影响了钙质吸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她在40岁时就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太瘦易患骨质疏松症,那么长胖是否就能避免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同样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当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成骨细胞活性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加快骨丢失速度。特别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群,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此外,超重或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容易跌倒,增加骨折风险。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管体重、强骨骼”。黄德斌建议,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保持合适的体重,既不要太瘦也不要太胖。市民应通过合理的营养和增强抗阻、力量锻炼来促进骨骼健康。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运动类型包括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如举重、跑步、跳跃和登台阶等。在饮食方面,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