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会抛弃乌克兰吗 欧洲的无奈与焦虑
马克龙在巴黎召开峰会,试图为乌克兰的未来定调。然而,美国与俄罗斯在利雅得进行停火谈判的消息让欧洲感到无力。欧洲在这个全球性危机中处于尴尬位置,既想紧跟美国的步伐,又担心自身利益受损。
2月17日,马克龙在巴黎召集了多位欧洲重要人物,包括英国的斯塔默、德国的朔尔茨和波兰的图斯克等。法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强调欧洲的安全和团结,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法国外长巴洛特表示,欧洲需要自立自强。但实际上,各国各有内忧外患,难以集中精力讨论乌克兰的未来。马克龙希望欧洲国家能共同承担责任,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另一个挑战是停火后欧洲是否派兵去乌克兰维和。斯塔默在《每日电讯报》上表示英国可以派兵维持和平,但这一言论并未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忙于处理其他事务,无暇顾及新问题。
与此同时,美俄之间的外交动作加剧了欧洲的焦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利雅得会晤,引发了欧洲人的担忧,害怕乌克兰的命运会被再次决定。泽连斯基在慕尼黑指责普京不愿让步,并警告俄罗斯可能对北约采取行动。尽管如此,欧洲清楚自己面对俄罗斯时力量有限。
更让欧洲尴尬的是,美国并未邀请乌克兰参加关键的和平谈判。美国特使凯洛格称上次谈判失败是因为“谈判桌太挤”。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中甚至暗示乌克兰可能会回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对此愤怒不已,但特朗普似乎并不在意,继续强调“和平”即将到来。
马克龙此次峰会的初衷是为了支持乌克兰,实际上也是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欧洲。法国外长巴洛特表示只有乌克兰人自己能决定停不停战,但现实是乌克兰高度依赖欧美。德国外长贝尔博克提出的“欧洲安全金融计划”听起来宏伟,但在经济困难时期难以实现。马克龙的“欧洲军队”计划也进展缓慢。
美国已显示出不再关心乌克兰问题的态度。凯洛格在慕尼黑明确表示停火后谁违约谁倒霉。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使得欧洲的担忧变得微不足道。万斯在慕尼黑对欧洲的批评加深了这种不安。
乌克兰的未来取决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巴黎峰会只是欧洲内心的自我安慰。美国正与俄罗斯分蛋糕,欧洲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泽连斯基若想有所作为,仍需依靠外界的支持。接下来的利雅得谈判将是新的焦点,一旦达成协议,现有的烂摊子将由欧洲接手。这场博弈仍在继续,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尚不可知。
在全球安全局势微妙平衡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未来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也考验着整个欧洲和全球的安全格局。马克龙的努力虽有正当性,但解决根本问题仍需各方坦诚对话和大国间的合理协调。这样的时刻或许不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