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案庭审首日大量细节曝光,旁听投资者:雪松内部管理极不严谨 庭审揭示管理混乱

10月28日,雪松控股刑事案件迎来公开庭审第一天。接下来一周(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庭审将持续进行,显示该案规模大、金额多、审理复杂。

多位投资者出席了庭审,其中赵先生表示,第一天听下来,他最大的感受是雪松控股内部管理极不严谨,部分部门负责人身兼数十个名头,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

2023年5月,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分局通告了雪松控股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案情。公安机关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提取相关涉案数据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鉴定和司法审计。同时,对涉案资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并敦促涉案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退缴违法所得。

今年以来,雪松控股在多地的子公司被通告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征集投资者报案,并要求员工配合调查。7月,广州市检察院指控雪松控股及其旗下子公司涉嫌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项罪名,对公司及若干管理层人员提起公诉。相比于此前通告,此次增加了“涉嫌集资诈骗”的罪名。

10月2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院受理被告单位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张劲等十九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妨害作证一案,并于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该院公开开庭审理。公告不仅将雪松控股列为被告,还增加了背信运用受托财产、妨害作证的罪名。

赵先生提到,今年7月份,他们与主审检察官交流时发现,雪松控股本身也可能涉嫌集资诈骗,因此将其列为被告主体并提起诉讼。

参与旁听的刘先生透露,28日开庭首日,有不到40位投资者参与旁听,上午主要是走庭审流程,包括检察官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环节等。赵先生说,现场雪松控股方面的辩护律师达30人左右,检方出庭7人,当天庭审了14位被告,基本都是各个业务板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根据立案信息,“雪松案”涉及的被告合计19位自然人和一家法人机构,包括谢少彬、韩刚、卢松峰、李楠、范佳昱、杜晶、赵斌、刘湖源、林伟龙、何建斌、刘斌、孙玉武、黄旭斌、李婵娟、洪鸣、刘翠波、张劲、刘剑、陈超等,以及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劲为雪松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

赵先生说,根据庭审信息,雪松控股于2018年4月出现非法集资,此前是合规产品,如公司债、信托等。2021年4月正式爆雷,因此,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被作为追溯期,涉案金额接近600亿元,集资参与人未兑付金额约200亿元,涉及的投资者6000余人。法官提问在2021年爆雷后是否还有非法集资行为,被告均表示不知道。

刘先生补充说,理财涉及人数约为1万人,未兑付人数6900人。赵先生提到,在旁听过程中,他感到雪松控股内部管理极不严谨。例如,一个名为“财经委员会”的部门据名称来看应是一个很高的决策部门,但一名被告直接回答这个部门可能只是张劲一时兴起设立的,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雪松控股曾是广州的大型民企,前身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君华集团,2015年重组为雪松控股,提出实现“三个万亿”的目标。该公司曾连续4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其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大宗商品产业集团、大宗商品供应链集团、化工产业集团、产业投资集团、雪松国际信托。雪松控股还收购了多家上市公司,如齐翔腾达和希努尔。

雪松国际信托是雪松控股金融业务的主要平台,前身为中江信托。2019年雪松控股收购中江信托并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承诺为其逾期项目收尾兑付。从那时起,雪松控股开始通过信托牌照持续发行新项目,并借道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融资。

多位投资者透露,他们前期购买了雪松国际信托的产品并顺利兑付,后期爆雷的产品主要是伪金交所产品,少部分是信托产品,购买渠道多数是熟识多年的理财师们。尽管2021年4月雪松正式爆雷,但真正被外界知晓是在2022年1月30日雪松控股发出的致歉信中,张劲宣布原定于1月底完成的兑付无法落实。

赵先生投资了雪松旗下的4款产品,合计金额500万元,目前均未兑付。刘先生也表示,他购买了上海闽悦沃盈12M4项目,未兑付金额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