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关文杰:挖掘数字价值,要将数据真正转变成生产要素并形成生产力

世界正在发生影响未来的深刻变化。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之下,世界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前所未见,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国与国关系等领域持续发生着影响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趋势性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拥抱变化、与新业态新形式发展相适应是永恒的话题。

2024年,《每日经济新闻》迎来风华正茂的20岁,特别启动“智见未来——全球高端人物专访系列”。日前,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关文杰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对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农金体系未来如何发展,北京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布局等话题发表看法,智见未来。

挖掘数字价值,要将数据真正转变成生产要素并形成生产力

NBD: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商业银行而言,为更好地适应、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关文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及核心要义,坚持以高质量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要深刻把握其实践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基本内涵和核心标志,用以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同时,要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过程中,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导向,加快形成与其相适应的产业数字金融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方面,要聚焦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的金融需求,创新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措施,研究探索科创金融业务发展新模式。

另一方面,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推进市场发展模式、组织推动模式、客户发展模式、作业模式创新,在适应改革发展浪潮中培育自身先进生产力。

再次,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立足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时刻紧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强化战略引领,系统性推动公司治理体系、组织架构体系、发展机制、发展模式、人才发展体系、核心管理主干体系等全面优化升级,着力打造战略执行力超强的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新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注入金融动能。

NBD: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产业生态中,商业银行能够在哪些环节发挥作用?可能孕育出哪些新的合作形态?

关文杰: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布局产业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通过多年经营积累,银行在金融服务经验、客户关系维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以核心客户为媒介,深度挖掘企业间广泛的数据信息,参与到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经营和交易中去,通过供应链链条延伸流转,实现公司、普惠、贸易、零售等多条线业务全打通,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科技和金融服务,最终形成连通产业客户、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圈。

产业数字金融,是一个协同、系统、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以数字信息为基础,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价值为依托形成数字担保,为链上所有企业提供不依赖于核心企业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按照积累数字资产、挖掘数字价值、创设数字信用、形成数字担保四个数字层次迭代推进。

首先,积累数字资产,即依托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交易积累数据,足够量级的交易数据和足够维度的外部数据共同形成数字资产;其次,挖掘数字价值,是指将数据真正转变成生产要素并形成生产力,这个过程能同时解决银企双方的痛点和难点;再次,创设数字信用,基于数字资产创设数字信用是商业银行业务技术代际跃升的基础,主要依靠企业间稳定的交易关系数据;最后,形成数字担保,基于交易关系的数字信用被创设出来后,数字担保也应运而生。

具体合作形态来看,政府协同方面,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产业数据平台、宽维验证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加强银政数据共建共享联通;监管协同方面,加强指导和融入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监管部门在重视风险控制的同时,深入分析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利弊,鼓励通过创新升级风控手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协同方面,通过共建、共生、共赢和产融一体化模式,实现数据智能驱动业务创新,为产业客户提供高效率、无感化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引领产业繁荣发展;同业协同方面,在产品共创、模型共建、联合运营、智能风控等场景方面,做好业务技术和数据领域的深入协同,开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新篇章。

未来,加快产业数字金融融入开放银行生态,是我们积极践行“育先机”的重要体现。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数据积累较好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我们可以通过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链式智能化的数字金融服务;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线上化体系不够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领域的实践经验,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数字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帮助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的数字化水平。

NBD:北京农商银行今年设立了数据信息部,可否介绍一下北京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布局及推进情况?

关文杰:顺应“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大势,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业务技术、数字技术、科技技术“三技术”组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来促进生态要素、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业务与商业模式、工作流程、价值创造的全方位变更。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创首都区域特色、建一流数字银行”为愿景,锚定精准营销、智慧经营与运用、智能风控、监管合规审计四大战略方向,建强十一个一级能力,建设企业级架构支撑体系和数字化治理支撑体系。

目前,全行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规划治理层、业务应用层、技术服务层三层“金字塔式”架构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今年以来,在规划治理层,我们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办公室,制定了全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数字化人才行动方案,同时启动科技条线的组织架构调整工作,设立金融科技部,系统地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落地执行。在业务应用层,我们围绕“治用并举、以用促治”,拓宽数据信息部门的工作内涵和外延,发布数据应用能力白皮书、数字科技基础能力白皮书,启动了管理驾驶舱、企业级指标库建设,推动数据管理由分散割裂向统筹融合转变。在技术应用层,我们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工具箱手册,实施项目全流程管控,初步形成了数字化运维支撑底座,推进实现以一流的底座、平台技术支撑一流的应用服务。

农金体系的头部机构有责任对中小机构进行支持和帮助

NBD:农商银行扎根地方,在你看来,农商银行具备哪些独特优势?正在面对哪些挑战?农商银行可以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谋求更好发展?

关文杰:从公开数据来看,目前农金机构总资产超57万亿元,机构数量超2000家,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各地,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机构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金机构从成立之时起就与地方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让我们发展并确立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包括扎根地方、长期经营、关联紧密、决策灵活等特点,如果能够系统解决制约发展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第一个是风控技术问题。在农金体系中,除了体量较大的头部机构,多数中小银行机构在风控技术方面实力仍十分有限。因此,一方面,国家体系、大型商业银行和有实力的机构可以在风控和科技方面对农金机构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农金体系内的头部机构也有责任对中小机构进行支持和帮助,协调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二个是数字科技问题。目前农金体系科技投入普遍有限,即便是头部机构的科技投入规模与先进银行相比仍存较大差距,同时存在严重的重复投入问题,特别是在通用项目、通用模型、通用平台、通用技术等方面。因此,可以通过科技联合体的方式聚合投入,通过聚合作用和杠杆作用,产生十倍甚至二十倍的效用,从而使得整个农金体系在通用科技方面,由过去的“投不起”“投得少”变为“投得起”,甚至“投前沿”,从根本上解决农金体系在数字科技方面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开放”和“共享”,北京农商银行于近期提出了打造农金体系联合发展共同体的倡议,希望携手各地农金机构,秉承“开放融通汇聚合力”的发展理念,搭建协同发展框架、凝聚联合竞争合力、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提升农金体系的发展层级和获客量级,推动行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有力支撑农金体系构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NBD: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你认为这将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关文杰:做好“五篇大文章”,首先要全面梳理解决方法论问题,重塑和转变我们的发展模式,重构商业银行两大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对客户资金交易的持续跟踪服务能力,二是对客户机会业务的全面覆盖服务能力。我们要依托金融科技数字技术,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真正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在科技金融方面,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推动科技和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乡村振兴等领域交叉联动,深入发展园区生态、基金生态、平台生态、交易所生态、客户生态营销服务,优化科技金融信贷管理机制,推动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创新发展,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形成科技金融服务转型发展新局面。

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要重点关注“绿色产业、绿色服务、绿色投资”三个维度,围绕重点及潜力绿色产业发展核心,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有机结合,延伸绿色金融生态链,提升“存贷债结”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大绿色投资支持力度,加强与绿色金融研究所交流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共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在普惠金融方面,我们要积极融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拓宽供应链延链、补链、强链服务场景,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流,验证交易和销售收入的稳定性,从而穿透整个经营的稳定性,再通过数字化评级,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同步实现规模增长、客户增加、收益提升与风险管控等多重目标。

在养老金融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完善“老年友好型”金融消费环境,体系化健全养老金融专属品牌、产品和权益,积极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升级,形成服务的生态化,打造“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融生态、养老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在数字金融方面,我们要跟踪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数字金融科技,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增进运营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塑造金融生态,推动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全行数字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