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或将是下一个世界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心
50年前,粒子物理学界发生了“十一月革命”。50年后的今天,4位物理学界的泰斗齐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次对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计算机科学家作出回应,并坦言中国或将是下一个世界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心。
10月26日晚间,央视知名栏目《对话》邀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李•格拉肖、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乔纳森•格罗斯以及2007年狄拉克奖得主鲁加诺•迈亚尼,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入交流。
节目中,丁肇中表示,投票不能解决物理问题,科学的进展是多数服从少数,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粲夸克,找到十亿分之一的红色雨点
1974年11月被粒子物理学界称为“十一月革命”。在科学发展史上,能被称为“革命”的新发现屈指可数,而粲夸克的发现正是其中之一。粲夸克的发现不仅验证了GIM机制,更推动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发展。
为了找到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在节目中,丁肇中表示,试验仪器需要的精密度是十亿分之一,相当于北京下雨,在每秒的十亿滴雨中找到红色的雨点。实验要求的高精密度让人觉得不可能,同时,该实验遭到多个加速器实验室的拒绝。
在物理实验的进展中遭到质疑和困难,如何坚持?丁肇中认为,科学的进展是多数服从少数,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投票不能解决物理问题。在以往的实验中,现在认为比较重要的约5个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受到过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对此,谢尔登•李•格拉肖表示,丁肇中具备成功科学家最重要的两种素质——想象力和坚持。
鲁加诺•迈亚尼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研究是想象力和严谨思维的结合。“我觉得想象力以及在科学领域研究当中充分的活力,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质量,有些时候意外之间你就打开了一个正确的大门。”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运用物理思想做发明的最佳案例
基础粒子研究能带给世界什么?丁肇中在节目中认为,基础粒子研究从发现现象到生活应用可能需要30年~40年,应用时能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
不仅如此,物理学相关研究最终不仅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戴维•乔纳森•格罗斯表示,物理学对其它科学如神经科学、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统计数据显示,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完成博士论文的人只有40%留在了物理学领域。戴维•乔纳森•格罗斯认为,在物理学中,这是常见的情况。物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物理学家流失到其他领域对世界有益。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计算机学家正是一个运用物理思想做发明的最佳案例。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未来物理学研究会产生如何的影响?谢尔登•李•格拉肖认为,诺贝尔遗嘱写道了诺贝尔奖的宗旨是颁发给对人类福祉贡献最大的理念或发现。无论自己多么支持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引力波的发现。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福祉的改变比引力波大。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计算机学家是很好的决定。
在节目中,鲁加诺•迈亚尼表示,人工智能是收集人类目前的知识。自然未知的部分,如果不做实验,将永远无法解答。
在人工智能产生对基础物理学研究的范式的影响方面。丁肇中认为,人工智能非常重要,但人工智能构想不出四维空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对于创超性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欠缺的。
中国或将是下一个世界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心
粒子物理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鲁加诺•迈亚尼表示,物理学没有终结,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目前解答受到限制,限制大小由能够推动实验装置的能量所决定。如暗物质由什么构成?在实验之前,无法知道答案。这是必须推动建造更高能量实验装置的原因之一。
戴维•乔纳森•格罗斯认为,所有科学都基于实验。目前,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正处于后期开发阶段,准备启动并成为探索世界物质微观性质的主要工具。对于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能实现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它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中心。
在节目中,谢尔登•李•格拉肖认为,在实验方面,美国建造了第一台大型加速器,基本粒子物理学由美国人主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一直是高能物理学的中心。25年后,中国可能拥有下一台大型加速器,并将保持其主导地位25年左右。中国正处在关键时刻,必须决定这种物理学是否值得追求。
实验对物理学的推动不言而喻,丁肇中表示,中国拥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过去几千年,中国对人类的知识、文化非常有贡献。现在中国站起来了,应该为人类的知识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也是做前沿加速器最重要的意义。同时,以中国科学家的能力做加速器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