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车企应为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创造更好环境
日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微信公众号披露的一则《中国机电商会关于中欧价格承诺谈判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引发广泛关注。
《声明》指出,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后,在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按照本案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价格承诺方案。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经过艰苦努力,双方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注意到相关报道称,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方面认为,如果欧委会执意单独与个别企业开展价格承诺谈判,很有可能存在以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区别对待企业的问题。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所提的代表行业整体立场的价格承诺方案,是当前中欧磋商的基础。欧委会与企业单独开展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
在笔者看来,这种“单独谈判”的行为,反映出部分车企欲为自身争取更多利益的迫切心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出海”更被视为车企破解“内卷”的最优解之一。在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面前,部分车企欲快速寻求突破,为自身谋求利益。另一方面,中国电动产业链的集中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中国的电动车企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在行业淘汰赛加速的背景下,部分车企不惜通过各种手段来自保。
但是,这种“单独谈判”行为,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却会使车企忽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进而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带来难以预测的影响。
毋庸置疑的是,在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已超过60%,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技术层面,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中国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在成本和效率以及造型设计、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形成了“2+3”的优势。
面对与欧盟方面的磋商和谈判,中国车企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应坚守底线,提高大局意识,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和产业发展战略,克制“单独谈判”的冲动,为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时,各汽车企业也应继续深耕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强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优势,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赢得更多主动权。唯有各方加强沟通对话,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共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